危险废物污染应急措施
1.应急小组
组长:林小虎
副组长:杨静侠 任学军
成员:王东军 马建军 张卫国 马为民 侯文龙 杜彬 任艳军 解莹 程才红 彭飞 董立峰 宋晓飞
1.1主要职责:
(1)组织、部署、指挥和协调中心突发危险废物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2)及时报告重大突发危险废物污染事故,贯彻上级的指示和部署。
(3)组织应急模拟演练工作。
(4)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
(5)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6)负责事故的调查,并向校领导提交事故调查材料和事故善后处置方案。
(7)负责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
2.应急响应
2.1发现事故或紧急状态即将发生时,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警告暴露于危险的第一人群,并立即向学校报警(学校报警电话:8058110),报告发生事故的地点、事故的类别、事故的大概情况及人员伤亡情况等;同时,根据事故类别,立即采取组织自救、拨打消防“119”或救护“120”等措施。如果可行,则应控制事故源以防止事故恶化。
2.2接到报警后,小组成员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做出初始评估(事故性质、准确事故源、数量和材料泄漏程度,事故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并报告学校。
3事故控制
3.1应急响应后,小组立即维护现场秩序,设立事故现场周围警戒区域,制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现场并记录现场情况,疏散群众,疏导交通,维护学校治安和校园秩序。
3.2小组成员应第一时间内赶赴事故现场,迅速查明危险的类型,确定主要污染物质以及产生的危害程度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消除或减轻危害的方案,按操作规范进行安全处置。
3.2.1危险废物污染事故
对有明确污染源的应立即关闭阀门,迅速控制污染源,控制事故影响范围;采取覆盖、收容、隔离、洗消、稀释、中和、等措施,及时处置污染物,消除事故危害。
3.2.2发生废弃危险品化学火灾、爆炸事故,
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统一指挥,及时撤退。根据火灾类型,采用不同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并考虑设置围堰、事故应急池等控制设施,防止被污染的消防水向外流溢,引发更大范围的污染。
3.2.3危险废物腐蚀事故
不慎将酸、碱或其它腐蚀性药品等危险废物溅在身上,应迅速解脱伤者被污染衣服,立即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或用适合于消除这类化学药品的特种溶剂、溶液仔细洗涤烫、烧伤面,如强酸、强碱腐蚀分别用指定浓度的苏打水和硼酸溶液进行中和。对眼部烫、烧伤后,切勿用手揉搓,立即用纯净水洗涤(不得用水直冲眼部)眼睛,并及时送医院诊治。
3.2.4危险废物中毒事故
如发生气体中毒,应马上打开窗户通风,疏散人群到安全区域,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或吸氧,保持患者安静,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以维持呼吸道畅通,严重时采取人工呼吸,并然后送医院救治。
3.2.5人员受伤事故
立即报120急救,并组织人员实施急救,应急人员将受伤人转移至安全区域,开展外伤包扎、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4应急终止
4.1应急终止条件:
4.1.1火灾事故:火情得到控制,火苗被扑灭,火情传播途径被切断,现场人员安全撤离,危险废物泄漏得到控制;
4.1.2爆炸事故: 爆炸源得到控制、无二次爆炸源,火苗被扑灭,现场人员安全撤离,危险废物泄漏得到控制;
4.1.3泄漏事故:泄露得到有效控制,现场人员安全撤离;
5.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置
5.1发生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后,领导小组应及时开展事故调查,核定事故损失。应急小组必须组织进行后期污染监测和治理,包括处理、分类或处置所收集的废物、被污染的土壤或地表水或其他材料;清理事故现场;进行事故总结和责任认定;报告事故;事故记录;补充和完善应急装备;并写出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基本情况,事故原因和损失,救援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抢险效果,周边空气、土壤、水源等环境污染情况,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情况,抢险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及建议,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等。
6.应急预防和保障方案
6.1事故预防方案
6.1.1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定期检查和监督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
6.1.2产生的危险废物由各实验室临时存放,废液用密封塑料桶盛装,废药品容器、包装物用塑料桶及纸箱存放。建立了危险废物定期回收、处置制度,建立了实验室废液库,集中收集和暂时储存废液,定期由学校统一安排在环保部门监管下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专业公司依法依规处置。
分析测试中心